用“身残”的脚步走出“志坚”的人生
——吴立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
2004年,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;
2005年,台州市防治禽流感先进个人;
2007年,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;
2008年,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;
2009年,仙居县人大代表、台州市劳动模范;
2010年,浙江省劳动模范、台州市拔尖人才;
2011年,台州市人大代表、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、上中国诚实守信十大好人榜;
2012年,台州市脱贫致富带头人、浙江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;
2013年,台州市自强创业之星,国家农业部农业丰收奖(连续第三年);
2014年,浙江省自强模范
2014年,中国首届扶贫先进个人……
一说起吴立新,人们可能不知道他享有这么多的荣誉,但仙居人都特别熟悉这个名字。他是一位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左腿残疾的残疾人,是一名县劳模义工队的队员,是白塔镇富垟村的党支部书记,是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,是一位心系“金土地”、情系困难户的仙居农民。“身残志坚”就是对他精神和品格的最好总结和诠释,他用摇摆的脚步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,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。
一条村路,让他坚定一个信念:
带村民富起来
1968 年 9 月,吴立新出生在仙居县白塔镇一个贫困小山村—良潭村,在家排行老五,是家里最小的。5岁那年,父亲在外做贩牛生意血本无归,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,吴立新和哥哥因发了高烧,得不到及时治疗,哥哥成了智残人,他患上了小儿麻痹症,从此落下左脚残疾。
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吴立新小时候就很会吃苦。读初中时,从良潭村到高迁农中有四里多的山路,吴立新跛着脚每趟要走3个多小时。一到下雨天,泥泞的山路被冲得沟沟坎坎,对吴立新来说,每走一步都是一次煎熬。这也使他暗暗下定了一个决心:等我读好书、赚了钱,一定要为村里修条光溜溜的水泥路。
初中毕业后,由于家庭贫困,吴立新未能读完高中,跟随父亲到山下做起畜牧兽医。1993年,吴立新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兽医卫生检疫检验中专班学习,成了一名正式畜牧兽医员。1996年,28岁的吴立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同年被村民一致推举为良潭村党支部书记。当时的良潭村,60多户人家,200多人口,是白塔镇的唯一高山贫困村,村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,村里没有集体经济。要想富先修路,这是他上任后想到的第一件事。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在他和全体村民的艰苦努力下,1997年3.5公里的盘山公路开通了,结束了良潭人祖祖辈辈肩扛、手提、脚走的历史,也圆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。路通了,吴立新又开始琢磨着怎样才能富起来。在做兽医的过程中,他听到县里一些村民到外地做烧饼、开干洗店、经营油漆等生意赚了钱,也鼓励村里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到外面去闯一闯,还帮助牵线搭桥。同时,吴立新也到白塔镇里做起了生意,但他经常抽时间到村里转转,利用自己买的小四轮货车为村民捎货物、带东西,方便村民生产生活。1998年,吴立新了解到仙居“三黄鸡”的名气很大,觉得良潭村生态环境好、自己有畜牧兽医的技术优势、村民家里粮食又有剩余,就发动在家村民在山坡地、果园里饲养仙居土鸡。一年试下来,很受村民欢迎。2001年前后,吴立新多次邀请县科技、农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到良潭村考察论证,最后仙居农业局确定良潭村为“仙居县土鸡蛋生产基地”。2003年5月,吴立新成立了仙居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,全村50多户养殖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,并注册了“仙绿”牌商标,村里的土鸡养殖走上了规模化、品牌化、组织化的道路。
这个村支书,吴立新是一干就停不下来了。他当村支书期间,没拿过村里一分报酬。税费改革前,他自愿为贫困户交农业税、教育附加费。2004年,仙居县村级党组织“公推直选”试点工作在白塔镇开展,群众推荐、党员投票,吴立新得票都是100%。2012年,他积极响应“慈孝仙居”创建号召,带头在村里创建了“慈孝基金”,发动大家都来讲慈孝、行慈孝。每年的中秋、重阳、春节期间,他都个人出资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红包,送上祝福。2013年,行政村规模调整后,吴立新又当选为白塔镇富垟村党支部书记。2014年,“五水共治”以来,在他的带领下,富垟村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成为了白塔镇“五水共治”的模范村。
一只鸡蛋,让他坚守一份责任:
帮低收入农户好起来
富而思源,富而思进。出身贫寒、从小残疾的吴立新在带领村民富起来的同时,更加感恩党的富民政策,更加懂得应该为更多的贫困村民、残疾人家庭做点贡献。于是,吴立新把仙绿土鸡养殖、土鸡蛋生产推向了更多的周边贫困户,县外的一些残疾人朋友前来学习,他都热情地给予帮助。
2007年,时任县委副书记、县长的吴海平来白塔镇调研“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”工程,高度赞赏仙绿合作社“借鸡生蛋”带动农户致富的做法。吴立新深感这是县委县政府对自己的鼓舞和鞭策,并下决心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,帮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奔小康。经过艰苦的创新实践,他总结推广了仙绿合作社“借鸡生蛋”三步曲,为低收入农户和困难残疾人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。
第一步,增强低收入农户的创业信心。吴立新了解到,低收入农户、特别是残疾人都是最弱势的群体。他们在创业之初,一是担心自己身残体弱,没体力干活;二是担心没有技术;三是担心没有资金,缺乏了创业的信心。为了帮助他们打消顾虑、树立信心,吴立新决定采取“三免费”政策,即免费提供鸡苗,免费常规防疫,免费培训养殖技术,让想创业者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比如,白塔镇高迁村吴焕桂,右手四级伤残,年老多病,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,多年前养过一次鸡,一场鸡瘟,100多只鸡全死光,一听说养鸡就心有余悸。吴立新跛着腿,一次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,手把手教给他技术。如今吴焕桂养起了200多只鸡,年净收入10000多元。吴焕桂感动地说:“没有吴立新,我不敢再养鸡,没有吴立新,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”。
第二步,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分类帮扶。有的贫困户没资金,没钱搭鸡棚,没钱买鸡苗,没钱买饲料,吴立新就送启动资金,免费提供鸡苗饲养。2008年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连接白塔、田市、皤滩、淡竹等乡镇,带动农户1500多户(其中残疾人73户),免费发放鸡苗20万羽,实现养殖户平均增收5000多元。有的贫困户没技术,最感到头疼的是怕鸡生病。为提高社员科学养鸡的水平,合作社对初次养殖户都要定期举办养鸡技术培训班。从2006年开始,合作社连续举办培训班40余期,受训人次达8000多。不仅如此,合作社还专门配备14位技术人员分片分户责任到人,定期防疫喷药打针、检查鸡舍,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困难,对残疾人家庭、年老的养殖户建立电话服务热线。低收入农户们感动地说:“为了我们养鸡致富,吴立新真是操碎了心”。几年来,合作社养殖户的土鸡存活率达到98%以上,从未发生过重大疫情。2003年和2004年的春天,来势汹汹的“非典”和“禽流感”,让吴立新感到沉重的压力,为应对疫情,合作社上下总动员,技术人员昼夜值班。这边产品滞销卖不出去,那边为了不让低收入农户和残疾人利益受损,吴立新依旧按照一元的保护价收购他们手中的所有鸡蛋,结果自己损失了30万多元。养殖户说:“疫情无情人有情,看到吴立新摇摇晃晃的身影,我们心就定了,疫情也不怕了”。有的贫困户年龄偏大了,靠种田过日子只够解决温饱,自己养殖土鸡又有各种困难。吴立新就搭建养鸡棚,免费提供水、电、住房,由低收入农户、困难残疾人来管理,解决他们的无处就业务工的难题,在这其中也为16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。
第三步,对低收入户实行“一条龙”服务。为了保证低收入农户养殖效益,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提供养前、养中、养后一条龙服务。合作社孵化出小鸡并预养45天左右,再免费送给农户饲养,这样大大提高了饲养成活率。现在扶助农户养殖已扩展到全县各地,各乡镇的农户凭残疾证、低保证明,都可以免费领到鸡苗饲养。低收入农户在养殖过程中,免费培训技术,定期免费治病防疫,保证养得起,养得活。低收入户土鸡生产的鸡蛋,由合作社实行保价回收。随着市场价格上涨,收购价由最初的每枚0.40元提高到现在1.00元,合作社做到更多让利给农户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风险,确保了低收入农户能稳定增收。
一个品牌,让他坚持一个梦想:
把“仙绿”合作社做强起来
从一个村到一项工程,“仙绿”的品牌越做越大,名气越来越响。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,时任浙江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长蔡奇,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等领导都曾先后来到吴立新的合作社视察调研。省委书记夏宝龙还曾为吴立新的土鸡蛋做了一次“广告”:买鸡蛋就买仙绿牌。
为了继续扩大合作社的规模,吴立新把目光投向了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自主创业上。2008年12月,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团支部,团员由成立初期的11人,迅速发展到27人。2011年上半年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、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结合学习型党组织“争先创优”活动,在韦羌溪千亩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内建立了“好青年创业实践基地”,被县委县政府授予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基地”和“仙居县科技人才实践基地”。
几年来,这些有效的做法实现了良性互动、良性循环、良性发展,达到了双赢的目的。到目前为止,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拥有20多个养殖基地,1个大型的千亩绿色生态养殖园区,已有社员1500多户,年饲养量50多万羽。合作社在上海、杭州、仙居县城设立3个绿色农产品专卖店,2013年销售土鸡蛋750多吨、土鸡25万余羽,销售收入达1600余万元。
2007年至2013年,“仙绿牌”土鸡蛋连续5年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。2008年,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被评为“省级示范性合作社”、被省残联评为“浙江省残疾人扶贫基地”。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百强合作社。2012年仙绿牌土鸡蛋正式通过了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。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“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”。
鲜花和荣誉面前,吴立新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。目前,吴立新打算在白塔居岙村投资80万元,建立“仙绿”土鸡(土鸡蛋)深加工基地,开发更多的产品,开拓更广阔的市场。他还准备用2至3年时间,把仙绿合作社“千亩绿色生态养殖基地”打造成为一个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,在打造“种植+养殖+休闲观光”的“三合一”现代农业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,把仙绿合作社打造成为立体化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,让“仙绿”的品牌不断走向中国、走向世界。 |